新闻资讯详情

中国仲裁周“AI技术发展对仲裁的影响”专场活动成功举办


9月3日下午,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中国企业联合会维权工作委员会、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法律工作委员会、老仲裁员之家共同主办,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企业法治论坛(2023)”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AI技术发展对仲裁的影响”,旨在对AI技术发展,AI技术发展对司法及仲裁程序、仲裁审理、仲裁裁决的影响,以及AI时代仲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微信图片_20230911230347.png

(贸仲仲裁院副院长解常晴致辞)

解常晴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网上立案、远程视频庭审,电子送达,电子文件交换平台,速录等高新技术皆在贸仲受理的仲裁案件中得到了全面应用。2022年,贸仲网上立案数量已经达到了1340件,占全年立案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线上开庭数量已经达到了1906场,占开庭总数的二分之一。此外,贸仲即将公布并于明年生效的第10版仲裁规则对仲裁文件可优先采用电子送达、仲裁庭有权决定线上开庭、仲裁员电子签名的效力、裁决书的电子文本等内容均作出了增补规定,以响应科技赋能的理念,适应科技仲裁的需要。另一方面,AI技术在国际仲裁中的应用仍然在不断完善和升级的过程中,人工智能背景下个案程序正当性以及效率与公正的平衡等问题同样值得引起法律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最后,解常晴副院长还表示,贸仲会不断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努力给当事人提供高效便利和公平公正的智慧仲裁服务。

微信图片_20230911230348.png

(从左到右依次主持的为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老仲裁员之家秘书长王耀国、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云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欢庆)

本次活动由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老仲裁员之家秘书长王耀国、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云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欢庆分别主持。围绕活动主题,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陈奇伟通过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介绍了智慧法院的建设情况及人工智能对仲裁发展的深远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曦从前景、风险与规制的角度细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中的运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就如何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精细化治理给出意见。

微信图片_20230911230349.png

(从左到右依次发言的为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陈奇伟、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与博士生导师郑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

在专题讨论环节,IBM(中国)高级研发经理徐孝天讲述了AI与公司法务领域的结合及发展;IBM(中国)公司法务卓雨浓就AI对法务和律师行业实践层面的影响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唐功远结合自身使用AI的经历剖析了AI技术发展对仲裁庭审理的影响;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原总法律顾问徐永建从仲裁员的视角分析了AI技术发展对裁决结果的影响;贸仲仲裁院研究所副主任粟撒从仲裁机构的视角阐述了AI技术发展对仲裁程序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30911230349_1.png

微信图片_20230911230349_2.png

(从左上到右下依次发言的为IBM(中国)高级研发经理徐孝天、IBM(中国)公司法务卓雨浓、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与仲裁员唐功远、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原总法律顾问与仲裁员徐永建、贸仲仲裁院研究所副主任粟撒)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刘竹梅、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与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峥、中国化工集团原总法律顾问西小虹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

微信图片_20230911230350.png

(从左到右依次发言的为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刘竹梅、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与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峥、中国化工集团原总法律顾问西小虹)

来自仲裁界、企业界、律师界、学术界的60多位嘉宾参加了本届论坛。活动内容紧抓时事热点和仲裁实务问题,会议气氛轻松愉快,反响热烈,取得了圆满成功。

微信图片_20230911230351.png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京ICP备 14011988号-3